
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,固废RDF(垃圾衍生燃料)作为替代化石燃料的“绿色能源”,正成为环保领域的新宠。但你知道吗?它的核心原料竟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弃物!今天我们就来揭秘,哪些废弃物能“变身”RDF燃料,它们的产生量、处理难度和热值有何不同?
一、原料来源:从生活垃圾到工业废渣,覆盖多领域
RDF的原料来源广泛,覆盖城市、工业、农业等多个领域,真正实现“垃圾资源化”:
1、城市生活垃圾
产生量: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日均产量超百万吨,其中废塑料、废纸、织物等可燃物占比约30%-50%。
预处理难度:需经过破碎、分选(磁选、风选)、干燥等复杂工艺,尤其需去除金属、玻璃等不可燃杂质,处理成本较高。
热值表现:热值受成分影响大,例如塑料含量高时可达5000-6500 kcal/kg,但厨余垃圾多则可能低于标准值(需掺煤提升)。
2、工业废弃物
典型原料:纺织边角料、造纸废渣、废旧轮胎、化工废料等。
产生量:工业固废年产量超30亿吨,其中可燃物占比显著,如废旧轮胎年产生量达2000万条以上。
预处理难度:工业废料成分相对单一,分选难度低,以精细化破碎为主,但大件垃圾(如轮胎、沙发)需专用撕碎设备处理。
热值优势:废旧轮胎橡胶热值高达8000 kcal/kg,纺织废料约4000 kcal/kg,显著高于普通生活垃圾。
3、农业与林业废弃物
典型原料:秸秆、稻壳、树枝、枯木等等。
产生量: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超8亿吨,林业废弃物超1亿吨,资源潜力巨大。
预处理难点:需破碎至小颗粒并干燥,含水率高时需额外能耗。
热值表现:秸秆类热值约3000-3500 kcal/kg,经压缩成型后可提升至4000 kcal/kg以上。
4、装修垃圾轻质物
典型原料:废弃木材(模板、地板、家具)、塑料管材 / 板材、泡沫保温材料、废纸、纺织物、玻璃纤维、石膏板纸层等。
产生量:我国城镇年产生装修垃圾约 4 亿吨,其中轻质可燃物占比 15-20%,年资源量约 6000 万吨。
预处理难点:需通过人工分拣 + 机械筛分分离重质骨料,磁选去除金属,双重破碎预处理等等。
热值表现:混合轻质物低位热值 4500-6500kcal/kg(其中塑料热值 8000-10000kcal/kg,木材 4000-5000kcal/kg),经破碎造粒后可替代 30-50% 燃煤。
二、原料选择的关键:热值与成本的博弈
在固废行业深耕了十多年的斯瑞德环保表示:不同原料的热值和预处理成本直接影响RDF的经济性与环保效益,更优秀的RDF替代燃料制备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RDF的燃烧热值等。
高值优选:塑料、橡胶等高热值废弃物是RDF的“黄金原料”,但需控制灰分(如轮胎需分离钢丝)。
常规选择:废纺织、皮革边角料等工业固废,热值高预处理难度低,可以直接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。
低值搭配:厨余垃圾、秸秆等低热值原料需通过掺煤或添加剂提升燃烧性能,但可能增加成本。
预处理创新:例如大件垃圾通过液压撕碎机处理,可降低人工拆解成本。
三、RDF的未来:从“垃圾围城”到“能源革命”
斯瑞德RDF替代燃料制备技术不仅解决了垃圾填埋的占地问题,更通过能源化利用减少碳排放(CO₂排放系数仅为煤炭的1/3)48。目前,RDF已应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、热电联产等领域,甚至为城市供暖提供清洁热源。
随着破碎、分选技术、成型工艺的进步(如动态加温成型、智能分选系统),未来RDF原料将更趋多元,热值更稳定,真正实现“变废为能”的绿色循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