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全球每年产生超 20 亿吨生活垃圾,东南亚地区因快速城市化,垃圾产量更是以年均 5% 的速度激增。传统填埋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,还会渗透有毒物质污染地下水;直接焚烧则易产生二噁英等致癌物,让 “垃圾围城” 成为不少城市的噩梦。
但很少有人知道,生活垃圾中藏着巨大的能源潜力。其中塑料、废纸、织物等可燃成分占比可达 40% 以上,这些可燃物经过科学循环处理后,能转化为热值稳定的AFR替代燃料,其发热量可达3000大卡以上,等同于普通煤炭的五分之三。数据显示,1.9吨这类替代燃料就能替代 1 吨煤炭,在煤炭与能源缺乏的东南亚,堪称 “黑色黄金”。
>>> 硬核技术揭秘:垃圾变燃料的 7 步魔法
生活垃圾变身替代燃料绝非简单 “烧一烧”,而是一套精密的资源提纯过程。以斯瑞德在东南亚应用的技术为例,整个流程堪称 “垃圾的精致蜕变”:
①卸料输送:垃圾运输车将物料卸至封闭料仓,经输送带进入处理系统,全程负压操作减少异味扩散;
②一级破碎:巨型的斯瑞德粗破碎机将混合固废、废塑料等形态不一垃圾粉碎成均匀小尺寸物料,打破原有杂乱形态;
③磁选除铁:利用强磁场分离铁钉、铁皮等金属杂质,既回收资源又保护后续设备;
④圆盘筛分:按粒径差异筛选物料,符合要求的进入下一环节,超标物料返回重处理;
⑤风选分离:借助风力分离轻重物质,塑料薄膜、纸张等轻质可燃物被精准筛选,石块、陶瓷等惰性重质杂质则被剔除;
⑥二级破碎:通过斯瑞德单轴细破碎机,将可燃轻质物料进一步细破碎至几十毫米大小,确保燃料粒径均匀,适配工业燃烧需求;
⑦环保处理:过程中产生的恶臭、粉尘经尾气净化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,杜绝二次污染。
这套 “二级破碎+多级分选” 的闭环工艺,能将生活垃圾中 80% 以上的可燃成分转化为优质AFR替代燃料,含水率控制在 20% 以下,完全符合水泥窑炉、发电工业窑炉的燃烧标准。
>>> 斯瑞德东南亚实践:日 “吃” 300 吨垃圾,产出 “绿色能源”
在东南亚某生活垃圾处理中心,斯瑞德的技术方案彻底改变了当地的垃圾处理格局。该地区曾因垃圾清运能力不足,累积的生活垃圾已达数百万吨,填埋场周边土地几乎丧失农用价值。
斯瑞德为其定制了全套 AFR替代燃料制备设备,针对当地生活垃圾中塑料占比高、含水率波动大的特点,优化了风选强度与干燥工艺。项目投产后,实现了三大突破:
减量化显著:每日处理 300 多吨生活垃圾,垃圾体积缩减 70% 以上,大幅缓解填埋压力;
资源化利用:每吨垃圾可产出 0.5吨左右高热值AFR替代燃料,供给周边燃煤电厂与水泥窑使用;
经济价值的提升: 当地燃煤企业使用这种替代燃料后,燃料成本降低 15% 以上,同时因减碳获得了额外的碳交易收益,真正实现了 “环保赚钱两不误”。
生活垃圾制备替代燃料的价值,早已超越单一的垃圾处理范畴。在 “双碳” 目标下,它正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。当斯瑞德的设备在东南亚持续运转,那些曾经困扰城市的垃圾正以全新身份助力环保。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证明了 “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”—— 只要找对方法,城市废弃物完全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 “新动力”。


